今天是:
当前位置: 首页 > 法院文化 > 法官园地
市高院院长办见闻
作者:成永哲  发布时间:2014-06-24 08:40:33 打印 字号: | |

院长办是市高院办公室的二级机构,下辖综合科和信息科,主要负责市高院的信息文稿工作,现有干警六人。20124月至12月,我被借调到院长办信息科从事信息采编工作,通过较为深入的接触,感到院长办有很多地方值得我院学习借鉴。

优良的工作作风

一是忘我的工作精神。院长办主要从事文字工作,繁重、琐碎且枯燥。在信息科工作期间,往往早上泡好的茶,到了中午也没喝上一口,午间休息很难保证,正点下班基本做不到,工作到七八点是家常便饭。文稿起草工作往往时间紧、要求高、任务重,通宵加班屡见不鲜。记得一个周四的晚上,院长办领导要求全体加班修改文稿,所有同志没有怨言,一直工作到次日凌晨五点钟,大家和衣小睡两个小时,又开始新一天的工作,周六周日又连续两天加班。我在院长办工作九个月身心俱疲,一度感到难以坚持,但院长办的很多同志,特别是主要负责人已经这样工作了很多年,这种忘我的工作精神确实让人敬佩。

二是高标准的工作要求。院长办之所以工作强度大很重要的原因是工作标准非常高。信息工作中,市高院要分别向向最高法院、市委和市委政法委报送信息,三家单位对信息的题材、字数、格式等方面的要求完全不一样,因此同一篇信息要分别改写才能符合要求,而且被选用的概率并不高,有时报送五篇甚至十篇信息才会被采用一篇,时间长了难免会觉得事倍功半,有偷懒的想法。但院长办要求必须树立精品意识,每篇信息都要按照最高标准编写。2012年天津高院信息工作在全国高院排名第三,创历史最好成绩,成绩的取得是与这种严格的工作标准分不开的。

三是强烈的团队精神。院长办干警分别负责信息编写和文稿撰写,且各自工作都很繁重,但没有出现自扫门前雪的情况,负责文稿的同志经常撰写、修改信息,负责信息的同志也积极参与文稿写作工作,紧密协作,互相补台,表现出了很强的团队精神。工作之余,大家相互关心,关系很融洽,高院其他部门的同志经常半开玩笑的说,你们院长办的人可真团结,就连每天吃午饭都是集体行动。

良好的工作方法

一是群策群力。院长办反复强调,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对于重要文稿,院长办往往是先写出初稿,然后用投影仪打到幕布上,大家围坐在一起畅所欲言,逐字逐句进行修改。一篇文章往往几易其稿,定稿与初稿大相径庭,甚至面目全非。

二是民主的作风。院长办作风比较民主,对于因工作问题产生的争论持有宽容乃至鼓励的态度。借调期间,我经常看到领导与下属就某一工作问题进行激烈争论,下属毫不退让、坚持己见的情况也很常见。

三是注重日常积累。俗话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文字水平的提高是没有止境的。院长办对于看到的好文章、好材料,由专人负责收集、整理和保存,建立了一个规模较大的资料库,为文稿撰写提供了充分的材料储备。因此尽管很多文稿领导要的很急,由于日常积累较为充分,院长办都能按时、保质的完成任务。

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

在市高院,院长办干警的文字能力有口皆碑,可以说个个都是大笔杆子。据我观察,院长办在人员选拔上并没有特别的优先权,有的干警来院长办之前既没有法学专业背景,也没有文字工作经验。但院长办的人才培养机制较为成熟,干警经过一到三年的时间基本就能具备较强的文字能力。

一是循序渐进。新干警进入院长办后,往往会从起草通知等简单工作做起,边干边学,从易到难,逐步培养写作能力。

二是注重学习。只要时间允许,院长办每天都出抽出一个小时的时间进行集体学习讨论,内容较为广泛,包括党的文件、领导讲话或是《人民法院报》等报刊刊载的好文章。如学习十八大报告时,大家逐段朗读,分别发表意见,通过学习讨论熟悉内容,深化认识,共同提高。

三是“接地气”。院长办的干警大多没有在业务部门工作的经历,长期从事文稿信息工作也容易出现与业务一线相脱节的情况。院长办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避免这种情况,例如尽管日常工作较为繁重,但每年院长办都会撰写一篇质量较高的调研文章。通过走访调研,与业务部门以及中基层法院保持一定的接触,倾听一线干警的呼声,及时掌握第一手资料。我和院长办干警接触时,感到他们对基层法院的总体情况还是了解的,并没有“脱离群众”的情况,撰写的文稿也能做到有的放矢。

来源:办公室
责任编辑:毛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