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一个神圣的称谓,站在威严的审判台上,那一刻,人们心目中的法官是何等伟大!
我的身边,却有这样一群法官。他们不坐在审判台上,而是走进人民群众之中。他们在自己的岗位上不懈地践行着司法为民,追求着公平正义,没有惊人的壮举,没有耀眼的光环,但他们的丰碑镌刻在人大代表的赞扬里,镌刻在市区领导的肯定里,镌刻在老百姓挑起的大拇指里。
他们是红桥法院服务西于庄危改征收法官工作站法官。他们的工作地点虽然设在征收指挥部,可时刻不忘我院党组的殷切期望和派出机构的职责——保障征收,服务百姓,维护稳定,无休服务。许多同志可能没有到过法官工作站,看,就是这样一间不足十平米的活动板房。从2014年3月12日成立以来,法官们已经在这里工作了一整个年头。严冬飘雪,法官们以接待咨询的工作热情,化解着地板返起的浓浓寒气。盛夏酷热,法官们中午要骑着自行车顶着暴烈的阳光穿行市场回家,因为屋子太小不够6人同时午休。随着征收的推进,越来越多的老百姓熟悉这里,常来这里,甚至并不住在西于庄的百姓,有了法律上的困惑,也来念叨念叨,寻求帮助。近来,指挥部开始6点下班,法官们主动提出:咱也下6点,反正原来5:30也有来咨询的,一样走不了。随后是同志们的一阵笑声。他们,就把这每日延长半小时的工作重担,化在了轻描淡写的笑声中。可是,大家是否知道他们的平均年龄是多少岁?54岁,是54岁啊!
54岁,还像年轻人一样奋斗,爱大概是一个重要原因。爱这份职业,爱这身制服,爱这个带着奉献深意的称谓,爱当事人满意而归的笑脸。
他,是最早被派驻工作站的法官,法官工作站成立的第一天就来报到,因为多年从事民事审判、行政审判和执行工作,业务能力强,实践经验丰富,成为了工作站创始时期的不二人选。
他,是工作站法官中离家最远,却是到岗最早的,每天五点起床,做早餐,骑着电动车送儿子上学,来到工作站,八点不到。被问及,他总笑呵呵的说:挺好,老百姓一早可能就来,来了咱不能没人接待。
他,是六人中的老大哥,还有两年就要退休,却仍然坚持着一丝不苟的习惯,用隽秀的字体记录着当事人的一项项诉求,在工作中始终勤勤恳恳,任劳任怨。
他,是执行老法官,经验丰富得像座宝库!承办的案件往往都是急难险重的,经他之手,却能切中要害,兑现执行。他牵挂着刚刚出生的小外孙女和脚趾骨折的妻子,仍然奋战在工作一线,理由是简单的一句:人太多,他们接待不过来。
她,是还有三年就退休的老大姐,工作站的无假日工作使她无法全天候的照顾从海外留学放假归家的儿子,但心中的惦记总是有的,于是,那几天,她总是念叨着在家做了什么好吃的。
他,是最后一个到工作站工作的法官,因为身体原因,他多次申请,理由只有一个:跟兄弟们一起在一线!
他是李海华,他是卢晓波,他是孟广顺,他是尹捷,她是魏骥盈,他是张宝龙。他们是法官工作站法官!他们是红桥法官!他们是人民法官!说声无愧于人民,要有怎样甘愿奉献的恬淡啊!
除了爱,另一个原因应该是关怀、支持和帮助。在敬爱的邹碧华法官离世之后,有位法官曾写下了这样的话:法院,之所以让人留恋,不是级别、不是待遇、不是职称,而是你周围的那些让你喜欢、令你钦佩、崇尚技术、满含情怀的人,有了这些人,让你觉得这个国家还有希望,这个体制还有进步的可能,让你觉得理想仍应坚持,事功或许能成。刘莉院长和各位副院长牵挂着工作站,多次代表党组深入征收一线,慰问工作站法官,听取汇报,指导工作。姚桂霞庭长全力贯彻院党组的工作部署,将两位副庭长全部派往工作站,独挑庭内各项工作大梁,常常院里工作站两头跑。联合法律服务小组,这个名词大家应该不陌生,集合了民一庭、民二庭、行政庭的庭领导和中坚力量,成为工作站的坚强后盾。还有全院各部门,只要工作站一个需要,无一人谈条件摆困难,立刻投入一线。当背后有一整个法院的支持,还谈得上什么困难?!
这就是人民法官,他们是那么的平凡,可是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不平凡地坚守,他们持护法之盾,擎惩恶之剑,保经济之驾,护发展之航,倾注血汗,换来一方和谐。他们时刻牢记“公正司法,一心为民”的根本宗旨,为“金色天平”增辉,为“赤色法徽”添彩,以自己的行动默默的履行着一名人民法官的誓言——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宪法和法律,忠实履行法官职责,恪守法官职业道德,遵守法官行为规范,公正司法,廉洁司法,为民司法,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