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当前位置: 首页 > 法院文化 > 法官风采
面对普通百姓的家长里短——讲诉我院速裁庭法官商轶的办案故事
  发布时间:2018-04-08 14:45:53 打印 字号: | |

商轶,男,19792月出生,汉族,大学本科学历,中共党员,20032月进入红桥法院工作,先后在民三庭、民民一庭、速裁庭任书记员、助理审判员、审判员。自从事审判工作以来,商轶每年主审或参与审理的案件都不下百件,他始终认为,公平正义只有让老百姓看得见,感受得到,并且认可,才是真正的公平正义。为此,他总是心中装着老百姓,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凭着一股迎难而上的勇气,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让人心服口服。由于工作突出,2008年至2015年连续六年被评为区级优秀公务员。

主动请缨办“小”案

自从进入红桥法院,商轶就一直在审判一线工作,审理了大量买卖、借贷、建筑施工等各类合同案件与侵权、物权、婚姻继承等各类传统民事案件。这使他体会到了基层法官工作的艰辛,也更加使他坚定了扎根一线,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建功立业的决心。20138月,凭着多年的办案经验与不服输的工作韧劲,商轶主动请缨到速裁庭工作,办理与老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案件,与家长理短打交道,做老百姓怨气的解压阀。速裁庭的案件,大多标的较小,如物业费、采暖费纠纷案件、子女抚养费案件等,但是往往与百姓切身利益相关,法官处理不当,百姓的怨气就会转嫁到法院。因此,必须谨慎处理,案结事了。2013年当年结案252件,2014年结案857件,2015年结案901件,2016年(截止到1031日)已结案865件。这些数字,不只是一件件案子的简单叠加,不只是简单地走完法律程序,背后还蕴含着一种司法关怀——他每审理一起案件,都会通过谈话,增加双方当事人的理解,最大限度化解当事人之间的矛盾,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双赢。他所办上千件案子,均做到了无错案、无超审限、无集体上访、无违法违纪,出色的业绩赢得了各界的高度好评。

由于商轶的爱人也在审判一线工作,繁重的审判工作使得二人无暇照顾家庭,不得不将刚满两岁的孩子带回老家由年迈的父母照看几个月。面对分离与不舍,他总会说“不舍得也没办法啊,谁让咱们选择了这份审判工作呢,只有做好,才对得起组织和人民的信任,才能对得起法官这个职业!”。

从庭内到庭外直面群众

速裁庭大量承办的物业费、供热费、抚养费与赡养费等案件,存在着数量多、种类杂、标的小、矛盾大的特点,有些案件往往会存在不稳定因素,一旦处理不好就会可能会引发群体信访。比如,物业费案件和供热费案件,老百姓就很容易联合提出诉求。面对这些,但是商轶认为只要法官采取正确的工作方法,把枯燥的法学理论用家常话、暖心话讲给对方听,大部分案件还是能够调解解决的。今年8月,速裁庭受理了一批20件某热力公司起诉业主欠供热费的案件,由于该公司在去年供暖时不及时、温度不达标造成老百姓意见颇大,纷纷采取不缴费的方式来维护自己的权益。案件到庭里后,商轶主动要求承办这批案件,在送达之初就遇到了不小的阻力,大部分业主无法传到。商轶主动牺牲晚上休息时间,亲自到户,了解各户的实际情况,与他们谈心交流,希望他们及时到法院与原告共同协商解决。开庭当天,商轶对到庭的18位业主耐心劝解,并对物业公司的工作方式和工作态度提出批评,要求他们做好补偿措施,最终18件案件全部调解解决,对于未到庭的2个案件则缺席审理,当庭宣判,最终20件案件在两周之内全部解决。

将事后灭火变为庭前调解

2015年初,商轶受理了某物业公司诉该小区200多户业主欠缴物业费的案件,该批案件数量多、跨度时间长,经历了中秋、十一等节假日,期间原告多次邀请商轶外出就餐或者送各种购物卡,均被他婉言谢绝。同时,考虑到如果物业费案件简单的一判了之,往往起不到解决矛盾的作用,有可能还会激化矛盾,形成群体性事件。于是他一方面安抚小区业主的情绪,一方面多次深入小区,就业主提出的问题实地勘察,并与物业公司商讨解决办法。最终,200多件案件80%以调解撤诉的方式结案,小区业主委员会也在案件审理期间成立。事后,一位业主对商轶表示本来在诉讼之初,对物业公司和法院的意见很大,但是后来看到小区的变化十分明显,因此对法院的工作十分感谢”。此时商轶心中充满了成就感。商轶认为,通过庭前调解,既可以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也可以节约司法成本,还可以修复双方的关系,一举多得。

办案10余年,处理的大多都是寻常百姓的寻常官司,但商轶悟出的是这样一个道理:很普通的一件纠纷,关键是道理要讲透。法官审案,审的也是一个理。审不出理,是一个法官的失职;理讲不透,不能算是一个合格的法官。因此,商轶特别爱较真,所有他主审的案件,庭前都要进行阅卷归纳,筹划庭审提纲,制定庭审预案,一丝不苟地做好庭审前的一切准备工作,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就是因为“较真”,不想让老百姓对司法产生不满。他总是认真聆听当事人的内心诉求,仔细搜寻所有法律条文的出处和修改的版本。他不会轻易放弃案件中的任何一个细小的疑问,不会随便对任何一个问题妄下判断和评论,他努力让每个事实都如一潭清水,澄澈透明;让每一个结果都无懈可击,化解老百姓的家长里短,让他们心服口服。

  

责任编辑: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