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中国政法实务大讲堂走进清华大学。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围绕“新时代中国法院司法体制改革和智慧法院建设”作专题讲座,与清华大学600多名师生互动交流。
图为 11月6日,中国政法实务大讲堂走进清华大学。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围绕“新时代中国法院司法体制改革和智慧法院建设”作专题讲座。孙若丰 摄
周强在讲座中表示,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基础。司法解决纠纷的过程,本质上讲是寻找事实、寻找法律的过程。人民法院要在解决好寻找事实、寻找法律这一基本问题的基础上,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准确认定事实,精准适用法律,作出公正裁判,实现公平正义。这必须依靠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加快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人民法院近些年将司法体制改革和智慧法院建设作为整体工作的“车之两轮,鸟之两翼”,推动审判执行等各项工作取得了新进展。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周强从世界银行2020年营商环境报告讲起,我国营商环境排名跃居全球第31位,与人民法院工作密切相关的“执行合同”“办理破产”“保护中小投资者”三项指标表现突出,这反映了中国法院在司法质量、效率、透明度和公信力上取得的长足进步,体现了司法体制改革和智慧法院建设取得的最新成就。
在讲到司法体制改革时,周强首先回答了“为什么改” “改什么”“怎么改”三个关键问题,阐释了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的总目标、目的、根本尺度和根本标准。从司法责任制改革、人民法院组织体系改革、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到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改革、执行工作体制机制改革、深化司法公开,从世界执行大会通过的《上海宣言》到世界互联网大会达成的《乌镇共识》,师生们沉浸其中,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的优越性有了更真切的感受和更强烈的认同。
智慧法院建设是近年来人民法院工作的一大亮点,也是师生们特别关注的内容。周强重点从智慧审判、智慧执行、智慧服务、智慧管理四个方面介绍了智慧法院建设成果。人民法院司法区块链统一平台、“1+2+N”执行信息化系统、网上诉讼服务平台、移动微法院、司法大数据管理和服务平台等,这些审判执行工作智能化成果的应用,给师生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讲座最后,周强强调,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和智慧法院建设,推动人民法院工作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在人民法院的生动实践。做好新时代人民法院工作,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司法为民、公正司法,坚持改革创新,坚持以智慧法院建设为动力,坚持以队伍建设为保障。在展望未来的智能化法院、法学研究新课题后,他谈到,面向未来,信息化将会给人类社会发展带来无限可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前景无限广阔。他深情寄语当代法科学子,要根植中国丰富的司法实践,研究解决中国司法问题,全身心投入到中国法治建设的伟大事业中去。
这次讲座,依托信息技术积极创新PPT形式,充分运用高科技、智能化的融媒体演示手段,将现代科技与司法工作深度融合的成果进行了可视化展示,以案例、视频、连线、大数据分析图表等方式,增强了授课内容科技感、互动性,拓展了讲座内容,便于师生更加全面把握党的十八大以来司法体制改革和智慧法院建设成果。讲座还演示了最高人民法院信息中心、北京互联网法院、北京市房山区人民法院诉讼服务中心的科技应用场景,令人耳目一新。同时,也让广大师生更加全面了解了法治中国建设新成就。授课前,最高人民法院还面向法学院校专门开展了在线问卷调查,主动了解老师和同学们对人民法院工作及本次授课的关切,反馈非常踊跃。
在互动环节,同学们争先恐后地提问,内容涉及司法责任制改革、互联网司法新模式、区块链技术在司法工作中的应用等,周强一一作了回答。
图为 专题讲座现场。孙若丰 摄
此次授课是中央政法委会同教育部、中央政法各单位共同创办的中国政法实务大讲堂活动之一。中央政法委秘书长陈一新,副秘书长景汉朝、王洪祥、雷东生,最高人民法院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马世忠和教育部有关部门负责人出席。清华大学党委书记陈旭主持。
清华大学的师生代表们也分享了对此次讲座的评价
清华大学法学院院长申卫星:
周强院长通过中国政法大讲堂在清华大学开讲,给清华大学师生带来了一场生动的司法实务大课。周强院长的讲课全面介绍了中国法院近年来司法改革和智慧法院的各项重大工作和进展,把中国法院实践发展中的经验做了全面、准确的总结,把司法实践的发展情况和需求带到了清华园,为我校教师从事教学科研和学生的学习成长带来了宝贵的前沿知识。
在讲座的过程中,周强院长饱含深情的讲到了人民法院工作发展进步的深刻体会,让我们看到了人民法院在法治中国建设中的担当精神,也让我们更加深刻的理解了法治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和发展方向。周强院长在此次讲座中,也对清华大学的法学教育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介绍了双方近年来开展合作所取得了一系列成绩,特别提到了清华大学“计算法学”学科建设的重要意义,我们将继续推动法学研究和教育与司法实践相结合,为法治中国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清华大学法学院2017级本科生谢斯丝:
在这场讲座当中,感受最深的点在于,学术与实践的碰撞和交融。在课堂上,我们研讨案例往往是从学理的角度切入,从理论上进行分析,而在今天的讲座里,周院长提到的许多案例都是为我们所熟悉的,但这些案例在实践中则扮演了很重要的指导和教育的角色。另一方面,在以往的各种社会实践和参观学习当中所窥见的一角,也在整个的司法体制改革当中找到了定位,视角从微观变为宏观,对司法体制也有了更深的认识。
清华大学法学院2016级本科生王霏:
周强院长始终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重要论断,援引丰富的案例、事实及数据,以为什么改革、改革什么及怎么改革的三重层次深入浅出地阐释了如何推进中国法院司法体制改革这一重大时代命题。我想,正如周强院长所强调的那样,在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的时代浪潮中,作为未来的法律人,我们应时刻秉承“寻找事实、寻找法律”的使命,将目光往返于事实与规范之间,准确认定事实,精准适用法律,兼顾国法天理人情,为推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做出自己的应有贡献!
清华大学法学院2018级本科生李亭漪:
我很荣幸能够参加由最高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周强就“新时代中国法院司法体制改革和智慧法院建设”主题进行的中国政法实务大讲堂专题授课。参加这次讲堂让我再次牢记自己学习法律的初心——一份发自内心的正义感。尤其是周院长对于法官亲历性的讲解,更让我感受到法官在实现这份正义中的重要性,方金刚等司法体制改革亲历者、奉献者也让我内心受到了触动,希望自己将来也可以成为一名维护公平正义的法官。而范太应案、赵志红案等具体案例更让我明白做一名法官首先一定要有坚守司法良知、坚守法律底线的担当精神。我相信在以人民为中心的宗旨下,我国的法治建设会越来越完善,也希望我将来能用自己所学为我国法制建设贡献力量!
清华大学法学院2018级本科生陈希希:
本次讲堂是中国法制建设“进校园,进课堂,进头脑”的开篇,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推进我国司法建设指示的延伸,在高校法制建设和人才培养方面具有重大指导意义。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院长一针见血的指出:我国司法改革的目的是解决影响司法公正、制约司法能力的深层次问题,如“司法地方化、行政化”造成诉讼主客场现象、“司法腐败”严重影响司法公信力等。面临重重困难,司法改革是项大工程,完备和有效的解决方案必不可少。通过院长介绍司法责任制改革、人民法院组织体系改革等方面,我感触颇深:法官在审判中站稳主体地位、人民法院体现出人民性,是解决问题的重中之重。“司法”二字,必须让人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第二,智慧法院是信息化时代革命的产物。“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互联网、5G、人工智能”等技术,为我们发掘真实事实、精准适用法律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条件和机会。
通过本次讲堂我真切地感受到,为作出公正裁决,从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我国法院体系正在马不停蹄地向“让人民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而不懈奋斗!
清华大学法学院2019级计算法学硕士研究生郭金龙:
有幸现场聆听了周强院长在中国政法实务大讲堂的授课,周强院长以习总书记“寻找事实,寻找法律”与“努力让人民群众从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论断开始,深入展开讲解了新时代中国法院司法体制改革和智慧法院建设。周院长的授课高屋建瓴又深入事实,周院长以开阔的视野、生动的案例、翔实的数据以及令人信服的论述,使我深刻认识到我国司法体制改革与智慧法院建设的巨大成就。周院长的授课紧抓时代热点,将区块链、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在法院系统的应用娓娓道来。作为首届计算法学硕士项目的学生,我心潮澎湃又深感责任重大,所谓有一种征程,叫前仆后继;有一种坚守,叫不忘初心。我们更应当砥砺前行,为我国法律行业和法治的现代化建设努力奋斗,争取做出更多的贡献!”
清华大学法学院2019级硕士研究生(宪法与行政法方向)何源:
周院长的讲座从司法体制当前存在的问题入手,给出了以“寻找事实、寻找法律”为核心的对策,向我们介绍了加快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过程中,司法责任制改革、人民法院组织体系改革、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改革、执行工作体制机制改革、深化司法公开等组成部分的基本思路和现实成效。周院长的讲座,勇于面对全面依法治国的进程的问题;目光高远,描绘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全面依法治国的蓝图;脚踏实地,详细地介绍改革对策,以现实的成果回应社会大众的关切。在司法体制改革的进程中,法院系统涌现出了许多投身于审判工作的法官楷模,诞生了如范太应案、赵志红案等经典案例,马背法庭、帐篷法庭遍布祖国的各个角落。这些进步让我看到了改革的希望,感到心潮澎湃。对于法学专业的同学而言,本次讲座让我认识到了体制机制改革、司法能力提升仍然任重道远,也为我指明了法律人努力的方向。让司法体制改革和智慧法院建设两大坚实车轮,推动新时代中国法院发展稳步向前,为全球法治贡献更多智慧。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科学社会学硕士二年级学生李金昭:
中国智慧法院建设积极拥抱了最先进的信息技术,在技术赋能下实现了智慧审判、智慧执行、智慧服务、智慧管理,有能力更加客观地寻找真实,更加准确地适用法律。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中国在信息技术应用于司法的实践中已经走在前列,而这一领域中的法学、哲学、社会学等学科研究尚有许多空白亟待填补。高校师生应该积极提升专业学术能力,大胆挑战最新的学术问题,为中国智慧法院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博士二年级学生周弋惟:
本次讲座,主要围绕了“寻找事实,寻找法律”向我们介绍了目前我国司法制度改革和智慧法院建设的具体请况。周院长在介绍十八届三中全会、十八届四中全会、十九大、十九届四中全会所提出的各项制度的同时,通过列举重要的司法案例,让我作为一个非法律专业的同学,也对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的改革情况有了全面的认识。琼瑶起诉于正案等案件,体现了我国对知识产权保护的加强,很大程度上鼓励保护了原创作品。而对于执行工作的重视,让公正公平的最后一公里得到保障,维护了老百姓的切实利益。在互联网时代,司法制度改革也紧跟潮流,裁判文书上网公开、网上便捷立案等等,缩短了普通百姓与法院的距离,提升了实现公平正义的水平和效率。我对智慧法院的建设很感兴趣,在看到人民法院区块链统一平台、互联网法院、全流程诉讼平台等等互联网法院时,我为我国的司法制度建设的成果感到自豪。
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临床医学专业本科一年级学生张霄:
很荣幸今天听到了最高人民法院周强院长的讲座。周院长用很通俗易懂的语言,辅以思维图、动画、和生动的案例,向我们展示了法治事业随着科技进步而发生的变革。其中有借1937年日本轮船进入中国海域的案例,也有关于未来区块链和计算法学关系的探讨,更涉及了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青少年犯罪的量刑问题。我们从中看到了涉诉进京的案件在逐渐减少,看到了法院开始与互联网合作推出智慧法院,让更多的人可以受益;也听到了院长讲的牛背上的法院,让法律走进每一个角落,让每一个人都能够享受到公平的待遇。他也积极鼓励了想要从事法律职业的同学,希望清华的学子可以继续发扬我们的优秀精神,在法制领域继续发光发热,让法治改革更加完备,为世界的法治贡献更多的智慧。
来源:最高人民法院